2025-05-13 21:55:50 热点 93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北京:“致敬先烈仰望崇高”少先队员为英烈站岗活动举办
踩雷光耀 财通基金陷“违约”困局
839家机构新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失恋后仍纠缠女友 男子酒吧刺伤“情敌”被刑拘
中国经济新春面面观
一季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总量增18.4%
人民日报:健康食品多属概念炒作 厂家使障眼法
美媒:全球石油价格未暴涨系因时机未到
生存战争SR板全方位解析实战技巧与高阶策略完整指南
互联网“宝宝”收益大降 “存准”大棒又将临头
敏感时刻“神仙会”为股市出谋划策
反弹显乏力 期指料延续震荡
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
原油期货扩大跌幅 但仍位于百元关口上方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五连跌
香港银行高息抢人民币存款
沪指午后震荡回落跌0.14% 通信设备板块走强
华宝兴业可转债债券:关于基金经理变更公告
海翔药业被“贱卖”的疑点
保险产品游戏化营销加速 微信“摇出”万能险收益
沪指震荡调整跌0.47% 自动化设备板块领涨
海翔药业被“贱卖”的疑点
富国基金副总经理孟朝霞离职
子女90万留学教育资金筹备计划